险资加速布局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侧重高成长赛道与高分红企业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快速前行”。
截至今年4月,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已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由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扩展至太保寿险、平安人寿等8家寿险公司。
记者获悉,目前第二批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保险公司正在有序推进私募证券基金设立与投资相关工作。与首批试点不同之处是,他们考虑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一位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4月15日通过微信向记者透露,当前保险公司加快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布局,也得益于政策利好的支持。一是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此举有助于保险公司更积极地参与长期股票投资;二是相关部门鼓励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今年起,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他表示,为了增强长期股票投资的能力,近期他们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策略做了调整。鉴于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导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较难预测,他们更侧重在中观视角(以细分市场、行业或企业为分析研究对象)层面,推动TAA(战术性资产配置)研究向中观拓展,打通宏观与微观传导的逻辑链条,改变高度依赖择时交易的传统TAA决策,同时构建更全面的中观投研体系。一方面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加大对高成长产业赛道的投研投入;另一方面对高成长产业构筑多维研究体系,加深对这些产业发展趋势与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解,构建长短期结合的行业比较框架与投资组合。
他告诉记者,投资策略的调整,驱动保险资金更侧重对高成长细分行业与高分红优质上市公司的长期持有投资。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过程中,众多保险公司正兼顾投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相互平衡,充分考虑二级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对资产负债表与偿付能力的影响,确保整体投资风险可控。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保险公司日益关注高股息蓝筹股与成长股的平衡,平滑权益波动。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在2023年10月正式启动。
当时,首批参与试点的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发起500亿规模的公司制基金——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鹄基金”),在去年3月4日开展投资。
据悉,鸿鹄基金的投资范畴包括上市公司股票,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在股票投资方面,鸿鹄基金将选择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长期持有投资。
中国人寿表示,鸿鹄基金拟投资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运作,根据市场形势把握建仓时机,动态优化策略。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鸿鹄基金通过大量二级市场投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险资长期股票投资操作经验,比如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精选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建立与长期投资相适应的投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将考核期限从1年延长到3年,考核指标聚焦总投资收益率并兼顾综合收益率等。
截至今年3月初,鸿鹄基金已投资落地500亿元,取得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业绩表现。
这促进相关部门持续扩大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范畴。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520亿元。其中,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
3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再次批复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为600亿元。
上述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拟定的险资长期股票投资方向,主要是公司治理良好、经营业绩优良,注重股东回报的大型蓝筹股,涵盖金融、工业基础设施、消费、新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上述投向既能支持中国经济转型与稳健发展,又能给险资带来长期稳健的良好回报。
近日,中国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晖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时间跨度长,连续性、稳定性强,与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天然匹配。发挥好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以穿越周期的投资视角推进权益类资产配置,对增强保险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韧性,助力保险资金长期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纷纷布局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还能“平滑”二级市场股价变化对保险公司当年利润波动的影响。
自2023年起,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纷纷执行新会计准则IFRS9。按照IFRS9规定,基金、大部分股票、资管产品、非上市公司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资产类别因无法通过SPPI的固收类资产测试,均被计入FVPL(即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and Loss,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旦这些投资品种的公允价值出现较大波动,将会较大程度影响保险公司的当年利润表现。受此影响,保险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显得相对审慎。
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落地,有助于解决保险资金加码权益类投资的痛点与堵点。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各出资50%所设立的公司制基金——鸿鹄基金,在会计计量方面可以采用长期股权投资方式,采用权益法核算,有效平滑权益类资产价格变化对保险公司当期利润波动的影响。
上述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IFRS9规定,若保险公司的二级市场投资品种被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权益法入账,将更多影响保险公司总资产,不会显著影响保险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对平滑保险公司当年利润波动有着较大作用。
新华保险202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将鸿鹄基金作为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成本为25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这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63.58亿元。这意味着去年鸿鹄基金净利润为9.17亿元,综合收益总额为27.16亿元。
记者注意到,参与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部分保险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其在会计计量方面如何采用权益法核算,备受市场关注。
究其原因,若保险公司在契约制基金的持有份额较低,在会计计量方面通常被计入FVPL类,令契约制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对保险公司当年利润表现产生较大影响。
这位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若保险公司在相关契约制基金的出资额较高,可以通过结构化主体形式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若保险资金的出资份额较低,可以改由保险集团名义出资,相关投资计入OCI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利润,但影响净资产,如此也能平滑二级市场股价变化对保险公司当年利润表的影响。
他还向记者表示,若险资投资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相关的私募证券基金,可以获得一定折扣的风险因子计量,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资本占用与偿付能力消耗,这有助于保险公司更积极地参与长期股票投资。
东莞证券表示,对保险公司而言,加快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更是保险公司实现稳健运营的内在必然需求。增加权益类投资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有助于提升险企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减轻利差损压力。
上述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保费收入所形成的各项准备金。随着近年储蓄险业务持续发展所沉淀的续期保费相当稳定,加之在债券收益率下行环境下,保险行业面临较高的“利差损”风险,今年保险公司将持续加大长期股票投资,以此提高投资回报率并覆盖保险负债端各项成本,推动保险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发展。
发表评论